關于數學的日記通用15篇
關于數學的日記通用15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相信大家這一天里都收獲頗豐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日記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數學的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數學的日記1
20xx年6月23日星期一天氣晴
今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東西。忽然,媽媽問了我一道數學題:假如我要建筑一個長20米,寬8米,深2米的游泳池,那么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米?
我馬上答到:把8乘2+(20乘2乘2+20乘8乘2)就等于416立方米。媽媽笑了笑,沒再說話,買了所需的東西走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又出了一題數學題,她說:“如果我要見一座高樓大廈,長1米,寬5米,高20米。那么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如果這座大廈的電梯每次只能容納25人,那么它要運250人,運幾次才能運輸完?”我想:這還不簡單,它的表面積就是把(1乘5+5乘20+20乘1)乘2,等于250人。然后,將250除以25=10(次),然后在寫“答,它的表面積是250平方米,要運10次,才能運完這250人。”
這次,媽媽終于都“晴轉太陽”了,不過,媽媽對我說:“不要那么驕傲,你要知道,沒有好,只有更好!”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關于數學的日記2
一天下午放學后,馬小跳帶著杜真子到他家樓下,看見幾個爺爺奶奶正在討論著什么有趣的話題。
“你們兩個來得正好,我正在讓他們幫我開動腦筋算一算最后一次釣魚是應該是什么時候,可似乎沒有人知道,馬小跳你來試一試。”
馬小跳從馬爺爺眼神里讀到了挑戰,心里不禁有些緊張。
杜真子一聽,高興的說:“什么問題啊?我來試試。”
馬爺爺說:”我從5月1日起單周一、三、五和雙周二、四每天外出釣魚直到6月底,那么最后一次釣魚是星期幾?”
馬小跳第一直覺就是拿出自己的草稿紙算一算,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地安排,總能找到答案,可是大家都等著呀!
杜真子不愧是數學達人,她說:“爺爺,這問題我能解決,在課外輔導練習卷中有過類似的題目。”
“好啊,你說一說應該怎么算呢?”爺爺笑著問道。
“5月、6月共有61天,5月1日正好是星期一,那么61÷7=8(個)……5(天),共釣了8÷2=4個單雙周,剩下最后5天單獨計算。”
馬小跳接過話頭,說:“單周星期一、三、五釣魚,所以最一次應該是在星期五釣。”馬爺爺滿意地點點頭。這時王奶奶湊上前說:“馬小跳,我從下星期開始學習老年舞蹈,一共要上60節課,每單周一、三、五各上一節課,雙周二、四各上兩節課,下周一要去辦理報名手續暫時不上課,請你也幫我算算最后一堂舞蹈課星期幾上。”
“簡單。”馬小跳雙手環胸得意的說:“那么第一周只上2節,單獨算;60節只剩下58節了,從雙周開始計算,以后每雙、單兩周上7節(每個單周上3節,每個雙周上4節),那么58÷7=8(個)……2(節),共上了8個雙單周后剩下2節,那么最后1節舞蹈課應該是單周星期三上。”
馬爺爺豎起了大拇指夸贊道:“馬小跳,小腦筋轉得挺快的,真不錯!”王奶奶微笑著,不禁伸出雙手鼓起掌來:“馬小跳和杜真子,你們太棒了!”
關于數學的日記3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通分。通分的意思就是把兩個不同的分母、不同的分子的數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那這個公分母該怎么找呢?在一般情況下,用短除法最后得出的那半圈數相乘,就是他們的最小公倍數。而在兩個分數的分母是倍數關系的情況下,較大分母是公倍數。
通分的應用很廣泛。如:一家冰激凌店有兩樣冰激凌最受顧客歡迎。第一種一星期能買出八分之三,第二種一星期能買出二分之一,商店老板該多進哪種冰激凌?這時就需要通分來解題了。要把這三個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數。第一步就是要求兩個分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二和八的最小公分母是八,通分后兩種冰激凌用分數表示分別是八分之四和八分之三,所以第一種冰激凌受歡迎。
關于數學的日記4
今天,我跟著媽媽去菜場買菜。媽媽說:今天要考考你,會不會自己去買樣你喜歡吃的菜。媽媽給了我20元錢,要看看我的表現。保證完成任務。我自信地說。
于是,我邊走邊看,來到蔬菜區,看到嫩嫩白白的新鮮蘑菇,讓我垂涎欲滴,因為我最喜歡吃蘑菇了。那就買蘑菇吧!我問賣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錢一斤?阿姨說:7元一斤。小朋友,你要買多少?兩斤。我想:兩斤的話,二七十四,正好14元,阿姨還應該找我6元。這時,阿姨一稱,說:小朋友,兩斤二兩,多了二兩,不要緊吧。這個……兩斤二兩是多少錢呀?我該給阿姨多少錢呢?我正在胡思亂想的時候,媽媽走過來了。我見了媽媽有點難以為情了,因為剛才才夸口,現在算不出來了。媽媽告訴我說:兩斤是14元,二兩是1元4角。那,一共是15元4角。我脫口而道。我便把20元錢給了賣菜的阿姨,阿姨找了我4元6角。我又算了算,正正好,不多也不少。
通過這次考驗,我感到我們的生活中躲藏著許多數學奧秘,學會數學的本領真的很重要。而且,我們應該不驕傲,要努力地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數學本領,解決身邊的問題。
關于數學的日記5
說到離不開數學我今天就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數學問題。
今天等寬帶連接的時候我坐下來拿起媽媽給我買的加菲貓的幸福生活,看到了加菲貓的簡介,加菲貓20xx年登上大屏幕時是它26歲生日我把這句話給媽媽說了,媽媽問我那現在是20xx年,那加菲貓現在多大呢?我一聽是一個不錯的問題,于是我開始一年一年的算20xx年26歲,20xx年就是27歲,20xx年28歲,20xx年29歲,20xx年30歲,20xx年31歲,20xx年32歲,20xx年33歲,20xx年34歲,那加菲貓今年34歲,他也可是動物界的 文學家了呀。但是我這樣算太麻煩,我便思索起來05年到13年中間相差多少?我能用13減5就知道中間相差多少了13減5等于8,8年,我在用這8年加他現在的26歲不就知道他現在多少歲了嗎。8加26等于34,加菲貓今年34歲了,我知道怎樣算歲數了。
同學們,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我今天解決了一個問題,還有許多問題等著我去探索發現。如果你會心去發現,一定有不一樣的結果,就像今天的數學問題,學習數學,它很有趣的。
關于數學的日記6
今天上午,我預習了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看我預習完了,爸爸翻開他自己畫的中國地圖和我討論起來。
爸爸問我:“你知道北京位于鄭州的哪個方向嗎?”
我想都沒想就說:“北京在鄭州北邊。”
爸爸嚴肅的說:“你說的對,但是不全面。你看,應該是北京在鄭州向北偏東20?方向上,距離是1800千米”
我立刻想起來我剛剛預習的知識點,調皮的對爸爸說:“您再提問我一個問題吧!我肯定會。”
爸爸開始出題了:“你知道上海位于鄭州的哪個方向嗎?”
這可難不到我:“上海在鄭州的東邊偏南30?,距離1000千米。”
“對了,你還要學會畫出來。”
于是,爸爸開始教我怎么畫圖:先確定參照點,標出方向和距離,然后把目的地和參照點連起來,最后還要注明比例尺和坐標。圖中的1厘米可以代表實際距離的10米、100米、1000米……
爸爸還提醒我要牢記:如果是不斷移動的路線,參照點是不斷變化的。
爸爸又提問我許多問題,看我學的很快,這一章節的知識點也掌握了,會心的笑了!
今天我很開心,因為我學會了“位置與方向”。如果我到了陌生地方,我就可以利用地圖很快找到正確路線,順利到達目的地。
關于數學的日記7
最近,我在學校學習了《認識圖形》,認識了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學會了畫這些多邊形,還能把這些多邊形通過分割變成其他多邊形呢。
在一個四邊形上添上一個線段,可以把它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五邊形,也可以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還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或者兩個四邊形呢,真是變化多端呀!在這些有趣的題目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把多邊形分成三角形了,我不但會通過畫圖來分圖形,我還探索出了其中的規律呢!不信?我說給你聽。
四邊形可以分成2個三角形,五邊形可以分成3個三角形,六邊形可以分成4個三角形……以此類推,a邊形就可以分成a-2個三角形,被分成的三角形個數總比圖形的邊數少2。運用這個規律,我就可以很快的算出多邊形最少能分成幾個三角形了。你問我100邊形至少可以分成幾個三角形?簡單!100-2=98個三角形唄!所以,就像老師說的那樣,我們要在觀察中不斷去反思、總結其中的規律,這樣才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呀。
關于數學的日記8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離不開數學,可見數學與我們的關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寒假里我跟爸媽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雜貨店買礦泉水喝。雜貨店有個規定:買3瓶礦泉水可以換一瓶礦泉水,一瓶礦泉水賣價1元錢,爸爸見了掏出10元錢給雜貨店老板,說:“老板買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饑似渴的喝了起來,一會兒就喝掉了二瓶。還沒等我回過神,已經有好幾個空瓶了。爸爸問我:“蕙蕙,我們用10元錢能換多少瓶礦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個空瓶子換了3瓶礦泉水,3個空瓶又換了1瓶礦泉水……還剩下兩個空瓶子。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算出來了,是14瓶礦泉水,還余下2個空瓶子。”爸爸笑了,說:“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們可以再向雜貨店老板借一個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還給老板,噢!我們可以喝15瓶礦泉水。”爸爸點頭稱贊。
數學就是要靈活運用,理論聯系實際,只有掌握了數學知識,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于我們。所以我們要學好數學,讓數學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幫手。
關于數學的日記9
今天,在小學生學生報上看到這樣一道題。
一只蝸牛從深12米的井底沿井壁向上爬,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向下滑2米.求這只蝸牛幾天能爬到井口?
看到這道題后,我想: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向下滑2米,這等于說每天只爬了1米,每天爬1米,井深12米,那不是12天就能爬到井口了嗎?
可是,答案卻不對。
怎么會不對呢?
哦,對了。最后一天爬到出口時,它還會再向下滑嗎?想到這里時,我不禁地笑了起來。這題出的太有意思了!不注意就讓我們給答錯了。
正確的思路應該是:白天爬3米、晚上向下滑2米、相當于一天向上爬1米、但是要注意12-3=9、也就是說前9天是每天向上爬1米,但到第10天時,蝸牛向上爬3米時,就爬到了井口,所以這只蝸牛用9+1=10天就爬到了井口。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聽明白了嗎?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請來“小小數學屋,歡樂你我他”找我喲!
關于數學的日記10
據了解,12歲左右是兒童體格發育速度最快的時期,如何科學飲食,搭配好一日三餐,對我們每個學生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后知道,人體需要的六大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質、水、礦物質和維生素。這六大營養素主要來自八大類食物:谷類、蛋類、奶類、根莖類、肉類、魚蝦和貝類、豆和干果類、蔬菜和瓜果類。12歲左右的兒童,一頓午餐大約需要蛋白質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在我們小學生的飲食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偏食、挑食,這樣會造成很多孩子營養不良。我的飲食也不是很均衡,因此去年我長胖了許多,一度還因為有點胖而擔心呢。
我原來的午餐是這樣的:
名稱 蛋白質含量(克) 脂肪含量(克) 碳水化合物含量(克)
米飯(50克) 3.35 0.35 38.95
炒青菜(100克) 2.6 0.4 2.0
紅燒魚(100克) 17.6 0.2
麻婆豆腐(100克) 44.8 0.8 12.7
合計 68.35 23.35 53.85
從標準看,我原來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太高了,竟然超出標準的:68.35–30=38.35(克),脂肪含量很合適,碳水化合物卻達不到標準含量,而其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的攝入量就更少了,不利于我的成長發育。
學過了數學書中的營養配餐這一課,我要增強健康意識,重新給自己配一配餐,合理搭配自己的飲食,改正挑食的壞習慣,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同時改掉不愛喝水的不良習慣,還要多喝牛奶,增加蛋白質和鈣質的吸收,才能長高個兒。
通過學習營養配餐課程,我發現學數學不僅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算帳、打折等與數字有關的問題,還可以應用在自己的營養配餐上,看似簡單的一日三餐,通過科學搭配,就能保證我們健康成長,數學可真奧妙!
關于數學的日記11
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氣x
今天中午媽媽事不在,所以讓我管店。在媽媽出去前,她用一張紙記下了店里所有物品的.價格。我心里在想:我是第一次管店,別人會不會因為看我小,不買我的東西呢?我會不會……突然,一位看似大約60多歲的老奶奶問我:泰國炒米多少一斤?我看了看媽媽給我的那張紙,對老奶奶說道:“10塊錢一斤,喜歡吃泰國炒米的人挺多的,你也買些去吧。”老奶奶又說道:“看你年紀輕輕,就會做生意了,好!我買兩斤去。”說完,我抓了一大把裝進袋子里,然后,放到電子稱上稱。我嘴上念道:一斤=500克,兩斤=一千克,10塊一斤,應該按20.00,嗯?怎么只有15.60元,我又想,泰國炒米大約2角一包,20.00—15。60=4.40(元),4.40/0.20=22(包),我就又抓了22包放進袋子里。剛好電子稱顯示的是20。00元,我就把袋子系好給了老奶奶,等我收錢的時候媽媽回來了,所以錢就由媽媽收了。
關于數學的日記12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到文具店,為新學期準備學習文具。
到了文具店,我發現文具店推出了買10元送1元購物券的促銷活動,所得的購物券可以當現金使用,所以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來到選購文具。
我看中了一個很漂亮的卷筆刀,上面標價是12元。接下來,我又選中了一把5元的尺子、一個3元的試卷夾和一塊2元的橡皮。我心算了一下,一共需要22元。我和媽媽一起走到付款臺準備付錢,媽媽邊走邊說:瑩瑩,你覺得應該怎樣付錢比較省錢呢?
我一愣,猛然想起來購物券的事,買20元的商品就有2元的購物券了,那,不如
想到這里,我就先把2元的橡皮放回原處,讓媽媽付了20元買了前3種文具,然后服務員就贈送2元的購物券給我們。我就高興的用這2元的購物券買到我喜歡的橡皮了。
通過這次購物,我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我也發現,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發現數學知識能應用于生活之中。
關于數學的日記13
昨天晚上,天比較熱,我拿出了一只西瓜準備切時,被爸爸攔住了。他給我出了一道題,題目是:把這個西瓜切成九份,并且要切出十塊皮,看你這么切?這時,我想,這個嗎,很簡單。
于是,我去拿來一把水果刀,在把西瓜放在桌子上,切了起來。我切了一個“米”字形的,一數,有九塊倒夠數,可是,只有九塊呀!我不服氣,又拿來一個西瓜,準備切時,被爸爸攔住了,他指著我說:“哎呀,你這樣要浪費幾個西瓜呀?還是我來切吧!”爸爸拿起水果刀,叫我看好。我在一旁仔細地看者,這時,我腦子里閃過一個問號,該這么切呢?等爸爸切完后,我數了數,也只有九塊皮,但他切的是“井”字形呀。我望了望爸爸說:“爸爸,你切的還不是九塊嗎?”爸爸見我疑惑不解的樣子,就說出了第十塊皮的“藏身之地。”原來第十塊皮藏在“井”字中間那個“口”的下面。到這時,我才恍來大悟。
這時,爸爸看著我因勢利導:“生活中處處有數,只要你細心觀察,就一定有所收獲,就像這次切西瓜一樣。”我聽了點了點頭。
關于數學的日記14
在數學興趣課上,莊教師給我們帶來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壽星。
一打聽,這位老壽星已經141歲了,乾隆皇帝便贈了一聯給老人: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乾隆皇帝要隨行的大臣紀曉嵐對出下聯,這可難不倒他,他的下聯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教師說:“這一副對聯里,藏有一道數學題,請同學們算一算老人幾歲?”聽了教師的話,我想,“花甲”是指60歲,“重開”是指兩個60歲,“三七”是指二十一歲,上聯就是60×2+21=141歲;古稀是指七十歲,“雙慶”是指兩個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歲,下聯就是70×2+1=141歲。原來,對聯中也藏有數學問題呀!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文人們就常作對聯,以詠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數字嵌在對聯中,使對聯除了文學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識性。
關于數學的日記15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在今后2l世紀的信息社會,人人都需要數學。這篇三年級小學生數學日記(學數學),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學習數學對我來說還有許多小插曲呢——這幾個星期我們都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由于不熟練,我不太能理解,做題時總是出差錯,媽媽總是有時間就教導我,可是我腦子里仍然一片空白,總是覺得媽媽說的就是一些亂七八糟我不理解的東西。
媽媽拿我沒辦法,只好讓我自己去做題練習。媽媽先告訴我:除法算式就像下樓梯一樣,從最高位算起,如果最高位除不了除數,就把第二位數移下來,如果后面的數不夠除除數,就在寫商的地方直接寫0.媽媽說的話讓我明白了其中的奧秘,雖然做題時還是有錯誤出現,但是我很快就能糾正過來。
明白了做除法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生活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象走樓梯一樣一步一步向前走,要腳踏實地,要不然就可能會一步錯全盤皆錯!